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

Therion . . . . . Sitra Ahra




要細說瑞典symphonic metal樂隊Therion的歷史,要追溯到1987年,主腦人物Christofer Johnsson聯同結他手Peter Hansson,鼓手Oskar Forss組成了Blitzkrieg,於一年後就改名為Megatherion,在陣容有所改動的同時,樂隊亦再次把名稱縮短,變為一直沿用至今的Therion.在最初期樂隊是玩傳統典型的death metal,即是那種死亡金屬專用的"嘔泥"唱腔,粗糙暴烈,急激的結他,擊鼓.在那個時期,Therion在死亡金屬的範疇上,亦談不上是別樹一格.

說到音樂風格上的大轉變,在1995年的Lepaca Kliffoth專輯,樂隊那種重金屬演奏,"歌劇式"唱腔演繹有了一個大致上的趨型,可以說在當時是一個極新鮮,前衛的嘗試,想不到在1996年Theli專輯,樂隊更貫徹地再下一城,把這種集合重金屬,古典,歌劇的混血曲風,更氣勢磅礡地呈現出來,泡製出如"To Mega Therion","Cults Of The Shadow","In The Desert Of Set","The Siren Of The Woods"等令樂迷目瞪口呆的精彩作品.不單止在重金屬樂圈內贏得了口碑,地位,更加為重金屬樂圈開出了一片新天.樂隊繼續朝着這個方向發展,經過了"Vovin","Crowning Of Atlantis"專輯後,Therion已經穩如泰山地坐在symphonic metal的頂峯,(我到今時今日依然高調推介這兩張專輯給所有人,對於重金屬樂迷來講,不聽這兩張專輯不單止是損失這樣簡單,更加是對重金屬樂圈了解不全面;而對非重金屬樂迷來說,當聽畢這兩張專輯,可能已經對重金屬音樂有了全面改觀,說不定已經迷上symphonic metal了).

2000年推出的"Deggial"專輯,樂隊首次配合整支交響樂團,男女詠唱團,連同樂隊的成員,足足有二十七人的龐大陣容,在這張全"明刀明槍"真樂器上陣的專輯裡,氣氛營造成為了重點項目,在建立出里程碑般的大前提下,Deggial是最多樂迷選為樂隊最偉大的專輯,事實上1998年的"Vovin",1999年的"Crowning Of Atlantis",2000年的"Deggial",連續三年,連續三張極高水準專輯,我早已經心悅誠服,佩服得五體投地,樂隊在我心中亦地位顯赫起來!!

我手頭上對上的兩張專輯,是"The Miskolc Experience"及Live Gothic"的live現場錄音專輯,根據網上所提供的資料,"Sitra Ahra"是Therion的第十四張album,今次同樣是人山人海大棚人陣容,弦樂隊,銅管樂隊,木管樂隊,敲擊樂隊,詠唱團,兒童詠唱團,全部人名加起來水蛇春般長,已六十幾人,仲未計樂隊本身陣容,及客席主音.沿用的多位客席主音之中,Lori Lewis及Snowy Shaw在上一張專輯就已經合作過.至於樂隊中的結他手,貝司手,鼓手就全部換哂人;因此今時今日的Therion其實已可以看待為Christofer Johnsson的個人project,他負責所有創作,監製,更負責找適合的人選來演繹,史詩式鋪天蓋地,磅礡氣勢的作品一樣會在這專輯內找到,基本上這種曲式亦成為了樂隊的trademark呢.

開首第一曲點題曲"Sitra Ahra"就是拿手招牌史詩式的示範作, 專輯內最短的第十曲"Din",只有兩分半鐘左右,可以聽到哂black metal的"鬼叫",急激的結他,擊鼓,男女choir等等,醒神的調劑品. 最後一曲"Children Of The Stone:After The Inquisition"差不多由兒童詠唱團全程負責,配合緩緩的節奏,或許會令你忘記了正在聽一張重金屬專輯呢!

這張"Sitra Ahra"專輯並沒有給予我好大的衝擊感,相反地有些曲目令我覺得較為平淡,甚至乎頗為沉悶,人多勢眾但編曲上未見得特別出眾,同時歌曲內有些突如其來的變奏亦不是我所喜歡的,整體性我覺得是中規中矩,畢竟在symphonic metal這個範疇上有一段時間了,要再創新,突破都不是一件易事,希望今次只屬於是一時失手,未至於一心打算"食老本"朦混過去吧.

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

Olivia . . . . . . Greatest Hits




Olivia,美日混血兒Olivia Lufkin是也,一位精通英,日雙語的唱作人.在看見這張2CD+DVD面世之同時,我忽然想起網上討論區一些樂迷的流言,就是說唱片公司無意再同Olivia合作,所以推出她的精選集,作為一個階段的回顧,總結(又或者是粗俗D講所謂的幫佢埋單),日本的主流藝能界,要去判斷你有多受歡迎,基本上可以跟你有多少作品而反映出來,所以Olivia這張十年以來的首張精選集也清楚告訴你,她十年以來的作品其實不是太多呢(雖說是十年,其中兩年她差不多是完全失蹤),也因為這理由,此精選集頗為名符其實,Olivia最精煉的東西一次過比晒你.

話說於1999年,Olivia正式成為Avex Trax旗下的個人歌手,無錯,是小室哲哉提攜她繼而進入Avex Trax,但對於小室所謂提攜新進藝人真不敢恭為,是他本身已經太忙了吧,要顧住自已的樂隊globe(我可是globe的超級粉C呢,但這些是題外話),還那裡有時間做這做那.於當年進入Avex Trax其實是前途一片光明(當然Avex Trax最成功當然是創造了濱崎步,還有安室奈美惠),初期的Olivia趨向full band形式的大搖大擺搖滚型,記得當時Avex旗下另一位搖滾女生---相川七瀨,來得更火氣十足,Olivia相對下只是小巫見大巫,但在玩image上就要算Olivia高上幾班,而且Olivia擁有一把高吭的聲音,其實可以更多元化發展,但偏偏就是多年以來都作品偏少,人氣亦都是偏弱呢!!

在這張精選集的側紙上,有簡單扼要的介紹,倒是講出了一個事實,就是在2006年Olivia為NANA這套人氣動畫唱了片尾曲"a little pain"而人氣爆發,不過也只是一陣子,之後亦無以為繼,我對於她的經理人真是極度失望,打蛇隨棍上的道理也不懂嗎????

雙CD共收錄了24首作品,A-Side是12首搖滚曲目,B-Side是12首抒情,電子化的曲目,當中各有一首新曲,"Sunlight"是四平八穩的Pop Rock作品,流暢有餘,驚喜不足;"Be Your Friend"是節奏簡單的Techno作品,在Olivia的輕鬆演繹下反而蠻有趣味.其他精選作要數"Color of your Spoon","Sea me","SpiderSpins","Cupid","Celestial Delinquent"等等 . . . . 這一堆較早期的作品較啱我口味.

DVD內收錄了九首MV,若果是Olivia歌迷應該都看到滚瓜爛熟,橫看豎看都看不明白究竟Olivia出錯在那裡?

勿論Olivia是否要轉公司,轉環境,又或者是又玩一次失蹤,只要她那份音樂創作之火仲未熄滅的話,應該還有一返作為的,最好當然是唔需要等太耐啦.

精選唱碟在大多時候給予人"搶錢",或者是"又出精選呀"的感覺,準我偏心點的說句,這一張會是一個例外,不認同的請不要罵我,哈哈!!

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

World's End Girlfriend . . . . . . Seven Idiots




World's End Girlfriend的第10張專輯"Seven Idiots"絕對是近日的最大驚喜,由日本音樂家前田勝彥(Katsuhiko Maeda)化名而成的一人音樂project"World's End Girlfriend",對於他所創作的音樂,實在好難歸類,涉及的範疇實在太廣泛,或者說他的造詣着實太高強,可以在駕馭多種類型音樂之餘,更加上不循常規的溶滙貫通,穿插,抽離,利用極度破格的塑造力,編排出別具一格的個人音樂類別.

在創立了自家的唱片label - - Virgin-Babylon Record後的第一擊"Seven Idiots"是光怪陸離,充滿了實驗性的專輯,從第一次聽完了整張專輯,我就己經心中暗說:前田勝彥這傢伙是在攪什麼鬼,這專輯真是棒極了,他的腦袋是什麼構造?可以創作出這張專輯來.是真真正正驚嘆不已,簡單扼要而言,創意上是爆燈,滿哂分,具體化地表現出來時是有紊而不亂,我衷心拜服他在這方面的功力;因涉及太多的樂器聲效,所以聲音來得很立體,在滿溢的聲效下帶給你耳朵一頓頂級盛宴;美麗調子下的作品充滿了電影感,合上雙眼,發揮想像力,你來創作合乎你要求的情節吧.

"Les Enfants du Paradis"這支單曲作品無容置疑的精彩絕倫,也是窺探整張專輯的指標,建議看看這曲的MV,是畫面吸引還是音樂吸引??加起來感覺又如何??我的心水之選"Bohemian Purgatory Part 1 ,2 , 3",這三部曲是絕對的高手示範作,十級颱風橫掃腦袋,頗有令人頭腦清晰之妙用.

解構這張"Seven Idiots"專輯跟解構前田勝彥的創作靈感都有共通之處,就是忽然覺得文字乏力,聽一聽更勝千言萬語,2010年的年度十大基本上我只需要考慮九張呢!!

順帶一提,前田勝彥是採用了一個不尋常的方式去編寫這張專輯,他首先把每一曲的歌唱部份錄製好,待全曲編寫好後又把這一批最早完成的歌唱部份全部删除,留下來的音樂部份又再加加減減,一曲與一曲的聲效又交錯使用,至演變成專輯所聽見的最終成果,作為樂迷其實不需要清楚這些創作底蘊,從來藝術創作就是千奇百怪,可以說是不尋常本屬尋常呢.

再順帶一提,我所買這個版本是Made In Hong Kong,由White Noise Records所發行的,都是那句,作為樂迷其實不需要清楚這些誰誰誰發行的問題,只是我想大家支持一下本港的indie音樂工業罷了.

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

Belle and Sebastian . . . . . . Write about Love







屈指一算,"Write about Love"已經是蘇格蘭格拉斯哥七人twee pop樂隊Belle and Sebastian的第八張專輯了,在亙聯網上得知這消息時,我也真是樂上了大半天呢,始終他們上張專輯已經是2006年的事了,相隔了四年多,我熱切期待專輯來到手的心情,就像小學生渴望暑假來臨,同樣地急不及待.

若然把寫一首歌比喻為魔術師變一個戲法的話,Belle and Sebastian的主腦人物Stuart Murdoch從1996年起到現在已變了無數個精彩戲法,就算沒有令大家拍爛了手掌,起碼都目瞪口呆,心裡叫好吧!

其實喜歡Belle and Seastian的樂迷,多多少少都會是由於樂隊清新雋永的風格,實在是很難不去把他們的音樂跟陽光氣息,青春燦爛時光,男女之間的羞澀,浪漫,甜美愛情,這些東西聯想在一起. 由debut album"Tigermilk"開始,樂隊這一個創作上的大方向都未曾偏移過,歷年來作品不單止不落俗套,反而歷久常新,而且更加趨向越來越熟練,越見上乘.若你想追求一個快樂,不裝模作樣的聆聽體驗,Belle and Sebstian一定不會令你失望.

樂隊組成有十五年了,期間會有隊員離開都可說是司空見慣,不奇怪的事;當中應該以Isobel Campbell在2002年離隊最多人談論吧,但在整體上亦無阻樂隊的發展路線,反而Isobel在離開後,除了繼續出版solo album外,更加與Mark Lanegan這位前Screaming Trees主音合作起來,二人合作的專輯亦已出版到第三張,就真係估佢唔到呢.

講返今次的"Write about Love",我早在兩星期前就開始聽,只不過是想要慢慢"嗒"真D先.負責監製一職的是Tony Hoffer,上一張專輯"The Life Pursuit"都是他,從上張專輯的水準作指標,我對於呢位人兄都頗有信心呢.

專輯共十一曲,以清脆鼓聲引子,Sarah那一把輕如羽毛般的聲音唱出第一曲"I Didn't See It Coming"為專輯揭開了序幕;"Come On Sister"是如此動聽,易入腦的電子小品;"Calculating Bimbo"動人心靈的慢板作,中段至尾段加入了Sarah的和唱,最為美妙動人的一筆;"I Want the World to Stop"明快的節奏,一氣呵成的流麗編排,主唱與和唱各盡己任地演繹,與行雲流水般的節拍配合得天衣無縫;"Little Lou,Ugly Jack,Prophet John"由Stuart先唱一段,跟着便輪到第一位客席女歌手Norah Jones出場,沒錯,正是鼎鼎有名美國爵士小天后Norah Jones,她的嗓音也真是太易認了吧,她與Stuart的合唱可說是一種沉實的化學作用,靠近country的曲風,較為不一般的B&S作品呢.

點題歌曲"Write about Love"內有第二位嘉賓出現,英國女演員Carey Mulligan,她與Stuart在這首輕鬆度滿分的作品上就有一種寫意自在的化學作用,耳朵吃糖果就是這個意思;結他手Stevie Jackson首次負責主唱的"I'm Not Living in the Real World"延續那份輕鬆寫意,創耳十分,把你的情緒保持在高昂之處,散怖全曲的和唱之聲使人都輕飄飄呢,not living in the real world是一件如此令人興高釆烈的事嗎?"The Ghost of Rockschool"很有早期作品的影子,不緩不急講故事式的詠唱,以音樂來代替分段符號;"Read the Blessed Pages"是另一首慢板動人之作,亦是最灰色的一曲,中段的笛子聲使人腦袋回轉至前塵往事當中;"I Can See Your Future"由Sarah獨担大旗的優美演繹,實是美不勝收,聽出了有多少種管樂出現過嗎?又聽出了多少耳油呢?"Sunday's Pretty Icons",一首充滿了展望的歌曲作為落幕.

"Write about Love"沒有叫我失望,聽得我滿心歡喜,全張專輯再次展現了Belle and Sebastian的不溫不火,拿握得恰到好處的功力,反反覆覆的聽了很多遍後有了這個結論,嚴格來講,沒有一曲我是覺得唔好,很差的.但雖然如此,由於是對Belle and Sebastian的要求特別高,我會說這是一張很優秀出色的專輯,但並不是樂隊最好的專輯.只怪樂隊往績實在太出眾,今天要突破自己都非常有難度.

聽Belle and Sebastian音樂的日子,都是好日子,真是沒有錯!








Katie Melua . . . . . The House







Katie Melua是何許人,容我用少許時間來介紹一下,Katie是在格魯吉亞出生,由於國家內戰關係,在八歲時舉家移居北愛爾蘭,再在十四歲遷居往英倫的一位唱作人,現在的Katie己經是英國的公民.若果Katie是千里馬的話,她的伯樂就是Mike Batt這位唱片監制,Katie自己所寫的歌曲"Faraway Voice"吸引到Mike的注意,Mike就是要找這一種以輕鬆姿態來演繹Jazz/Blues的歌手,順理成章地Mike就馬上把Katie簽到自己的唱片label--Dramatico旗下,當時是2003年,Katie只是十八歲,用了大半年時間,Katie在Mike監制下泡製了"Call Off The Search"這張平地一聲雷的debut album.



我在首次看到Katie的"Closest Thing To Crazy"MV時,已驚嘆於她的甜美歌聲,當然還有她的甜美可人樣子;還有她那副成熟的表現,是遠遠地超出她的年紀,再加上拿着結他自彈自唱的女生本來就是我那杯茶;其後的另一曲"Call Off The Search"我亦都照單全收,做了她的小歌迷呢,以上兩曲都是出自Mike的手筆,他度身訂造的這兩套華麗衣裳,的而且確把Katie穿得耀目動人,一時之間街知巷聞有一位唱Light Jazz,又帶些憂鬱情調的Katie Melua,Mike Batt這位伯樂是稱職極了.



其後分別在2005年,2007年,Katie跟Mike這對拍檔再帶來了"Piece By Piece"及"Pictures"這兩張專輯,精彩作品如"Piece By Piece","Spider's Web","Nine Million Bicycles","If You Were A Sailboat","Mary Pickford","It's All In My Head"等等,真係數到手都軟,但三張專輯都是不斷向樂迷灌糖水,就總會有點太"漏"的感覺了吧;勿論是否在創意上無意突破,又或是Mike都已經江郎才盡,所以在得悉新專輯"The House"會找來William Orbit這位以電音掛帥的音樂人來代替Mike Batt做唱片監制時,我心中想像得到這一趟是要攪攪新意思吧,Katie就是需要一些新鮮感呢.電音爵士樂嗎??頗為令人引頸以待呢!



先行單曲"The Flood"是令我聽得頗為滿意的一曲,像中世紀的旋律氣氛營造,但在下半部忽然變奏起來,突發式的加快節奏,還有跳脫的電音出現令我覺得有種"夾硬"來,唯一解釋得通就是要配合歌曲意境,但要破舊立新嘛,少少大膽嘗試總要有吧.此曲MV真有動作感,Katie在舞棍使我發笑呢;"A Happy Place"就來得徹頭徹尾得多,歌名都叫得happy place,攞正牌的輕鬆自由,跳脫隨意;"Plague Of Love"是來得自然,很groovy的作品,亦是儘量把樂曲弄得熱鬧滿載,着意求變之表現;"A Moment Of Madness"為你準備好了,來一支華爾茲舞吧;"Twisted"令我難以捉摸,若要電子化的話為何不下重手,落重樂,現在就有點兩頭唔到岸之感;點題歌"The House"緩慢結他伴上唱聖詩般的前奏很舒服,主歌部份以Katie的實力來說是四平八穩之演出,就是唱得好也是理所當然那一種;"The One I Love Is Gone"看歌名都知是愁雲慘霧的藍調作品,在對Katie要求特別高的前提下,結果是好,非常好,但Katie有何時是唱得不好過??個人認為味道最好一曲!!!!



說實話,William Orbit這次的監制真是令我極度不滿,想要另僻新路,但又"陰D陰D"地落藥,說穿了多半是改頭換面得太利害怕會產生負面評價吧,就當是過渡時期的轉變都未免是太少了吧,唔知道Katie下一張專輯是何人坐上監制一職,希望來個大刀闊斧的,歌手要尋求突破,樂迷都是頂得住嘅!!拋開制作環節,Katie Melua今次在"The House"上的演出是一如以往的穩定,沒有聽過她以前作品的,我提議要試試"Call Off The Search"她的首張專輯,看看她是否你那杯茶.

The Black Angels . . . . . Phosphene Dream







一行五人來自美國德州,打正Psychedelic rock旗號的"The Black Angels",樂隊的第三張專輯"Phosphene Dream",迷幻張力連唱碟封套亦不放過,定神的看着這封套,人也開始頭暈眼花起來.

"The Black Angels"近日炙手可熱起來並非無因,先是在電影<吸血新世紀3月蝕傳奇>獻唱一曲"With You In My Head"此曲由UNKLE負責,順理成章地在UNKLE的新專輯"Where Did The Night Fall"內亦找到他們合作的"Natural Selection",不過就我個人認為,以上兩曲根本不能窺視樂隊真正實力,幫助提升了人氣倒是不爭的事實.

轉到了新的唱片label所出版的這張"Phosphene Dream",聲言是要在音樂上勇敢踏上新方向,永遠在迷幻音樂上要站在最前線的位置,這些堂而皇之的說法,樂隊能夠兌現出來嗎?

不騙你說,我聽畢這張只有三十六分鐘的專輯頭兩次(只是以家中的坐地喇叭來聽),感覺像是回到了穿大喇叭褲的年代,心中也暗說這專輯真是有趣非常;直至有一天我以headphone再聽了兩遍,那份迷嘅感覺就更加滲得利害,他們的那股六十年代迷幻氣息,實在令我聽得大呼過癮.

不作一曲一曲的個別評論了,十曲共三十六分鐘,絕無冷場,悶場或欺場,個人較喜愛"Sunday Afternoon"星期日中午的情壞就是這個樣子的嗎??懶洋洋的,末段結他solo聽得我耳油流出;"Yellow Elevator#2"古典派,未來派迷幻二合為一,費盡心思之有趣作品;"Telephone"貴精不貴多,短少精幹的一曲,精粹所在,聽得你也想跳起來大喝一聲呢.

"Phosphene Dream"在網上討論區有樂迷把它跟早期的"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"(BRMC)作品比較,哈哈哈,這種形式的比較頗為不公平,但網上吹水無需太認真,我想了想亦會站在"BRMC"一邊,事緣我對"BRMC"有些作品已經是情根深種,不過假以時日,"The Black Angels"再泡制多一兩張精彩絕倫的專輯,誰知道新歡不會取代舊愛的位置呢???

KT Tunstall . . . . . Tiger Suit







KT Tunstall的第三張專輯取名"Tiger Suit",據KT自己所講,這個專輯名字的靈感來自她所反覆出現的一個夢境,夢中她在自己的花園內和一隻老虎的小故事 . . . . . . .



KT Tunstall這位來自蘇格蘭愛丁堡的女唱作人,在2004年的debut ablum"Eye to the Telescope",2007年的"Drastic Fantastic "後,2010年9月帶來了第三張專輯,今次專程往德國柏林錄音的"Tiger Suit"在KT一貫的招牌folksy結他聲音上加上了一些電音節拍,要強調的是真的只是一些些.



當我將全碟煲了多次後,最大感覺是,此專輯充滿了很高的正能量呢,我猜想是由於KT本身就是一位充滿正面能量的人吧.在寫歌方面,沒有意外地KT並沒有玩什麼"花臣",依然是流暢非常,依然是結他主導,雖說加入了不少音樂聲效元素在歌曲上,但當KT那支結他彈奏起來,就會發覺其他都變成了過場配角.



"Lost"是如此的柔情作品,但又在柔中帶剛;"Difficulty"的合成器聲效與KT的人聲產生了有趣的效果,是大膽的嘗試呢;"Fade Like A Shadow"成為單曲作一點不出奇吧,糖果一般的節奏,為一張專輯打響頭炮是選啱了;"Glamour Puss"的口哨聲令歌曲80's起來呢;"Uummannaq Song"及"Push That Knot Away"是典型的KT式 folksy搖滾,老實說我比較喜歡大搖大擺一些的KT呢."Golden Frames"頗有一種公路電影配樂之感,那把"老牛"般的男vocal是一着妙筆呢;"(Still A)Weirdo"不折不扣是一首田園雋永的優美示範;"Come On , Get In"仿似走進了百老匯大型歌舞廳,歡欣熱鬧的銷金窩.



Deluxe Edition內附DVD名為"How To Make A Tiger Suit",名符其實就是專輯的製作過程,約五十分鐘影像由KT親自告訴你由意念開始的點點點滴滴,內有少少柏林冬天時的景象,更多的當然是錄音室的情况,這種documentary形式的影像我個人認為頗珍貴呢.



KT Tunstall的"Tiger Suit"沒有如老虎一般將我嚇怕,反而頗有好感添,有聽過她上兩張專輯的樂迷該可以放心入座,沒有的不妨試試這張充滿製作誠意之作.

Royksopp . . . . . Senior







Royksopp的新專輯"Senior"選用了一個黑黑漆漆的封面設計,用心細看可以依稀看到兩個人頭(相信是樂隊的兩位成員吧),這樣子的封面不知有何含意呢?



組成於1998年的挪威電音二人組Royksopp,這張"Senior"已經是第四張專輯了,跟上張專輯"Junior"只是相隔了一年半時間,從名字來聯想的話,兩張專輯是二部曲的作品吧.樂隊在訪問中自言,當"Junior"帶來的是春天的感覺,"Senior"就是秋天的情懷!



與"Junior"最明顯的分別應該是今次Royksopp選擇了不邀請客席歌手來獻唱,九首曲目全部是Instrumental,好清楚就是要來一趟不假外求的"露返一手",提醒一下樂迷們Royksopp的音樂不需演唱都是同樣優秀,甚至乎是更加出色.



在"Understanding"及"Junior"兩張專輯內成功打造了多首精彩作品如"Only This Moment","What Else Is There?","The Girl And The Robot" . . . . 等等,今番全音樂一下子真不太適應,反反覆覆的聆聽了多遍,卻彷似有一次比一次好的感覺,短短的ambient開場曲 ". . . . And The Forest Began To Sing"後是"Tricky Two"這首跟上張專輯的"Tricky Tricky"一脈相承的作品,頗為Upbeat,跳躍的一曲呢;"The Alcoholic"是懷着一種思鄉情而寫的;"Senior Living"給予我一份極懷舊的感覺,仿似給你一道回望過去的鏡子;"Forsaken Cowboy"在清晰明朗拍子下配上了輕絲妙韻的和唱,如夢如幻;"The Fear"是節奏明快實在的一曲;"Coming Home"曲如其名,營造了回家去的那份希冀與期待;"A Long,Long Way"尤如跌進了宇宙黑洞,跟開場曲有首尾呼應之感 . . . ! ! 再聽下去 . . . . 此專輯有一首很低迴,吊詭的hidden track.



在黑漆漆的封面,全Instrumental的曲目下,Royksopp的"Senior"專輯帶來了自省,內歛,成熟的感覺.曲目沒有因此拉得特別冗長,是樂隊在編曲上只把最精要的留下吧,第一次聽時感覺一般的話,耐心的再來一遍,再來一遍 . . . . . 看看會否對這股北歐靈氣有所改觀.

Blonde Redhead . . . . . Penny Sparkle




如果你是要聽一張Dream Pop的專輯,你選啱了;如果你是要聽一張出色的Dream Pop專輯,你都是選對了,Blonde Redhead在相隔三年後帶來"Penny Sparkle"這張樂隊的第八張專輯,亦是他們在4AD廠牌下的第三張作品,在上一張專輯"23"裡面,Dream Pop功力是用上了七成的話,今回樂隊就來個十成功力,令你如夢似幻一番.


Blonde Rebhead是由日本女生Kazu Makino,意大利孖生兄弟Amedeo Pace,Simone Pace所組成的三人樂隊,以美國New York作為樂隊基地,1995年推出第一張專輯,至今己經十六年了,在2004年加盟4AD旗下,搖滾的風格已經改成了趨向Trip Hop,夢幻,唯美.


專輯內Kazu以冰冷,夢囈般的唱腔把多首作品靜靜唱出,開首第一,二曲"Here Sometimes"及"Not Getting There"重重覆覆的電音節拍伴隨Kazu的浮遊歌聲,的確是飄溢高雅;"Will There Be Stars"由Amedeo唱出,就像用歌聲去引渡你飄浮上半空呢;"Love Or Prison"的引子頗為引人入勝,歌曲離漫着幽暗哀愁;主題曲"Penny Sparkle"極盡淒清蒼白之能事,這形式的演唱使我想到冰島女歌手Bjork呢; "Everything is Wrong"要算是全專輯最明快,最實在,最腳踏實地的一曲;"Black Guitar"是Kazu與Amedeo一人一段的形式演繹出來,美不勝收,令聽眾們胡思亂想的指數急速上升,我最喜愛的一曲.


Dream Pop的愛好者相信會滿意於這張專輯,不好此道者可能從呢一刻就深深愛上,提醒樂迷們不斷重覆聆聽此專輯有可能導至雙腳離地,飄浮半空,不能自已! !

Operator Please . . . . . Gloves







澳洲黃金海岸的Operator Please,五人的Indie Pop樂隊,五年前因為要參加學校歌唱比賽而組成,五位小伙子有幾年青真係可想而知,比賽勝出了,再在獨立樂圈推出了兩張EP,就有大唱片公司向他們招手,這張專輯Gloves己經是他們的第二擊.



將全張專輯由頭到尾聽一次,不難發現樂隊今次是加上了更多的電子元素,別忘記他們有別於一般樂隊 . . . . 就是隊中有位靚女小提琴手,在更加節奏緊密的編曲下,歌曲往往散發更大張力,先行單曲"Logic"及"Back and Forth"集合舞池節奏,易上口的歌詞,動聽的旋律,幾種不敗流行元素於一身,盡顯樂隊寫這種電子小品如何優秀,另外如"Losing Patience","Catapult","Just Kiss"都是上乘令你郁身郁勢之作,令人想一聽再聽,肥妹仔主音Amandah Wilkinson那種佻皮演繹應記上一大功呢.



Operator Please的這張專輯尤如大熱天時喝下一大口冰水,使人感覺暢快,期待他們下一次會帶來更刺激的音樂呢 ! !

Mogwai . . . . Special Moves




蘇格蘭格拉斯哥樂隊Mogwai組成至今己經十五年,曾經推出過六張專輯及很多張EP,但是現場演出的Album卻是第一次推出呢.


香港人稱作小魔怪的Mogwai是一行五人Post Rock樂隊,對於Post Rock樂迷來說,Mogwai真是毋須多作介紹,今次Live Album內收錄了+一首曲目,忠實fans一定聽得如痴如醉,有種未夠喉嘅感覺添,若果是初次聽Mogwai的話,亦相信會被他們所演奏出一時行雲流水,一時嘈吵與寧靜互相交替的氣氛舖排之下,來一次短暫的洗腦,抽離現實,魂遊四海一番.


不要以為現場錄音一定會有多多嘢講,基本上他們講得最多就是Thank you,曲與曲之間會聽見觀眾的歡呼聲,絕沒有口水多過茶的情况出現,可以說是台上的就用心演出,台下的就用心欣賞;而且以現場錄音來計的話,此碟錄音屬於極佳.整體來說我會高度推介,並不是某一兩首曲目特別出色,而是由頭High到落尾,無懈可擊是100分的話,他們都做到90分以上吧.


不得不提此專輯是CD+DVD套裝,DVD收錄了2009年4月份樂隊在紐約的Live演出,全程黑白,經過剪輯,喜歡與否,見人見志.

Janelle Monae . . . . . The ArchAndroid




若然認為Janelle Monae的這張只是普通流行專輯,就大錯特錯,這位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女歌手,女唱作人,女舞蹈員,把多到滿瀉的音樂元索放在這張Debut Album,一張故事性的概念專輯,故事講乜由你來發掘吧.


時而Funky,時而Soulful,又有點R&B,Punk,IndiePop,Cinematic,令整張專輯充滿變化,驚喜處處.


十八首曲目,分為了兩個組曲,兩個組曲有着很大的分別,前者大胆多變,開首令你有如看舞台劇,又忽然間變了饒舌的女孩向你說故事,但又有一氣呵成的感覺,一曲緊接著另一曲絕不突兀.後者就氣氛化,綺麗動人起來.在演繹每一種曲風Janelle都似是輕描淡寫 . . . . 實力表現呢.


用包羅萬有,精彩絕倫,嘆為觀止,妙不可言,這些四字成語來形容這專輯都沒有錯呢 ! !

Kula Shaker . . . . . . Pilgrims Progress




Kula Shaker散Band十一年回歸重組的新專輯,未聽之前沒有抱太大期望,反而在這心態之下聽畢整張專輯很有驚喜. . . . 第一曲"Peter Pan R.I.P"有種先聲奪人之感,大提琴之聲穿插全曲,極盡搶耳之能事 . . . . 再來一曲美麗動人的"Ophelia",主音Crispian Mills的歌聲仍是如此吸引. . . . "Modern Blues"今我聯想到披頭四呢 . . . . 樂隊的招牌印度風可以在"When a Brave needs a Maid" , "To Wait Till I Come"兩曲中感受到. . . . 最後一曲"Winter's Call"頗有正氣凜然,蕩氣迴腸之感 . . . . . 想不到Kula Shaker回歸之作如此精彩 ! ! !

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

Goldfrapp . . . . . Head First




從2000年的"Felt Mountain"到今年的"Head First",Goldfrapp已經是出版到第五張專輯了,長期追隨的樂迷們亦可以明確地見証樂隊多年以來的風格變化吧,當然還有 Alison Goldfrapp的形象變化呢.
Goldfrapp是英國的電音二人組,不要單單看唱碟封面,或是MV內只有Alison Goldfrapp一人跳跳唱唱而誤會是Alison的個人Project呢,除了Alison之外,還有Will Gregory這位極之低調的音樂製作人呢.


"Felt Mountain"的那一份冷峻,抽離,不食人間煙火般的感覺,與主流背道而馳的取向,相信是Goldfrpp倍受矚目的一大原因,但在經歷了"Black Cherry"以及"Supernature"的電音橫流,舞池風格相當強烈的兩張專輯後,再帶來了"Seventh Tree"這張反璞歸真,詩情畫意,仿似民歌民謠般的專輯.說句老實話,事前真難以猜測"Head First"會攪邊一科,直到反反覆覆把這張專輯聽多次後,總算是有些眉目.


看封套內外的相片,再看看先行單曲"Rocket"內Alison的一身造形,成位神探俏嬌娃上身,是來一趟懷舊八十年代的跳跳紥之旅嗎?若果我所估計是對的話,樂隊在這張專輯內也徹頭徹尾地做到了這個取向了.


"Rocket"的流麗節奏令人一聽難忘,"Believer"就延續這種流麗Synth Pop節奏下去;"Alive"是極之典型八十年代流行曲,使人想起地板會發光嘅的士高;點題曲"Head First"是一首中板的情歌,不温不火,但也似乎是略欠特色;"Hunt"是電音與人聲交亙營造下的一首有趣作品;"Shiny and Warm"是專輯內最色彩繽紛,甜美又輕鬆的一曲;"I Wanna Life"這首充滿了正能量的快板作品,用作勵志電影的配樂也很適合呢;最後一曲"Voicething"就曲如其名,多種人聲,電聲,編織而成一首實驗味道很重的抽象作品,但在其他曲目都散發着濃濃懷舊八十年代Synth Pop味道的情况下,此曲給予我有點格格不入之感,亦難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.


Goldfrapp的這張專輯是達到了既甜美又易食的目的,但誠然這張一定不會是我最愛的Goldfrapp專輯,或許亦不是她們忠實樂迷們最想聽見的聲音吧,"Head First"是流暢,優美,輕鬆的,也許就是因為太主流,太流行,跟以往的Goldfrapp充滿獨特個性有些出入,就耐心地靜待,看看Goldfrapp下一回又來個怎麼樣的變身吧!


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

New Young Pony Club . . . . . The Optimist
















New Young Pony Club的2007年首張專輯"Fantastic Playroom"聽得多少人手舞足蹈,興高釆烈過??我也是其中一人,"The Optimist"是三年後的第二擊,隨着低音結他手離隊,三女二男陣容變成了三女一男,出版上亦改由樂隊自己的唱片廠牌The Numbers出版,所有曲目都是由女主音Tahita Bulmer以及結他手Andy Spence包辦,就是監製都係佢兩個做埋,極有理由相信在創作上是極度的無拘無束.


"Chaos"及"Lost A Girl"是上乘有格的Post Punk作品,沒有了上張專輯的活潑跳脫,換來了一份認真,深沉,相信作為兩首先行單曲,樂隊有意告訴大家他們是尋求着改變,與三年前己經不盡相同,就連MV的風格亦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,看看"Lost A Girl"的MV跟三年前"Ice Cream"的MV便一清二楚.


再聽下去就會發覺全張專輯十首曲目,似乎就只有"We Want To"這首節奏感極強,令你想腳印印的作品勉強叫有D陽光氣色,"Dolls"就有些光怪陸離之感,"Stone"是營造出撲朔迷離氣氛的Synth-Pop作品,"Before The Light"更加是Gothic起上來,點題歌"The Optimist"的低音結他intro搶耳非常,一層電音之後再接急促的鼓聲,多層次的舖排下頗具迷幻氣勢呢,last一曲"Architect Of Love是另一首有型有格Synth-Pop作品,Tahita應該以更加cool的唱腔去演繹,效果應該更加好.


New Young Pony Club今張專輯是有備而來的改頭換面,你所飲開的汽水現在換上了黑咖啡,不再輕鬆跳脫並非代表唔好,反而趨向成熟認真的今次也相當討好,作品是相對地扎實了,耐聽了!

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

Dot Allison . . . . . Room 7 1/2




Dot Allison的第四張個人專輯,老實說是沒有想到今張專輯的取向是如此folk,如此acoustic,如此的幼細動聽,總會猜想Dot Allison又想攪一番怎麼樣新鮮古怪的音樂出來,玩低調迷人的acoustic確是意料之外.


儘管這位蘇格蘭的唱作歌手有意打造優美調子,但在她的演繹下就是美也是一種淒美,不過這種特質也許就是她吸引之處,第一曲"Cry"就告訴了你淒美是要如此唱出來的.


和Pete Doherty合作的"I Wanna Break Your Heart"頗為有趣味,由編曲,歌詞,到Dot的高三度演唱,Pete的懶洋洋,充滿了玩味,即慶的色彩.


主題歌曲"Room Seven and A Half"由細訴到大聲控訴,Dot Allison再告訴你一次何謂"淒",專輯都是以此曲命名,可以猜到Dot Allison亦明白自己演譯這歌是入型入格到極.


"Johnny Villain"把Johnny的死因向你娓娓道來,聽此歌令我聯想到若由Tori Amos來唱也一定非常合適.


Room 7 1/2並沒有使我大吃一驚,不多不少是由於我對Dot Allison有更大的期望,我認為她的可塑性是極高,更用心製作定能有更破格之作,今次似乎是劏雞用牛刀之感,雖則如此,這張專輯仍然可堪細味 !